通俗而灵动地呈现一部“中古文化百科全书”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世说新语》是怎么来的★◆★”,其中第一节■◆◆◆◆■“到底是谁写了《世说新语》■★★”,梳理了关于《世说新语》作者问题的几种主要说法,并提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第二节■■■◆★◆“从《世说》到《世说新语》”,介绍《世说新语》这个书名的来历演变,正本清源;第三节◆■★◆■“分门别类有讲究◆◆”,系统梳理介绍历史上《世说新语》卷次和分门方式的演变过程。第二章★◆“《世说新语》的编撰艺术”■■,其中第一节“‘人之书■◆■◆■★’与‘分类学◆◆’”,概括介绍《世说新语》其书以分门别类方式搭建的人字大厦;第二节■◆◆★★★“■■■◆‘关系网’与◆■★■◆◆‘故事链’◆◆■”◆■◆,梳理分析《世说新语》表面零散的故事背后,由时间纵线和门类横线构成的书中主要人物的“关系网”和◆■★★“故事链★◆■★◆◆”;第三节“立体志人法”,介绍《世说新语》借用并改造史传笔法中“互见之法”★◆■◆★,形成寓评价议论于客观描述之中的写人方法◆■■■◆;第四节“变史家为说家”,通过对《世说新语》取材范围的追踪梳理,总结出其“变史家为说家■■◆★★”的文体性质。第三章“‘清谈全集’的思想光影”,第四章“◆■★‘魏晋风度★■★’的魅力舞台”分别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全面梳理和陈述《世说新语》中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世说新语》一书的主体内容◆■◆。第五章★★■◆■“‘世说学’:经典的形成与影响”则通过《世说新语》一书的深远影响■■◆◆★◆,总结“世说学”的形成■◆。

  还有,《世说新语》记事上自汉末,下至东晋末,长达三百余年。此间社会环境和文化潮流都发生许多重大变化。这意味着,《世说新语》其书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并非一个静止不动的平板二维图,而是一个充满流动轨迹的动态四维图。理解这一点,并将其贯彻在《世说新语》的解读分析中◆◆◆◆,也十分必要。仍旧以人物品藻为例,不同时段的品藻评价标准不同。汉代号称以孝治天下★■◆,将品德作为人物品藻的最高标准;而当人物品藻失去其选拔人才的实际功用后,其评价标准便逐渐向审美性方面转化。这些情况在《世说新语》中都有非常充分而精彩的记录■★■★■。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些规律特点再来解读诠释《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尤其是将此深奥的理论问题继续化为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出来,庶几会更加立体◆◆■◆◆,更加入木三分。

  尽管如此,如果从追求完美乃至求全责备的角度看,我感觉该书还是有一些可以提升和充实的空间。

  从内容知识传授的角度看◆★★,《世说新语》其书包罗万象◆■◆,有“中古文化百科全书”之誉。从当代学术史的角度看,在研究魏晋时期的各个学科领域学术论著中,绝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使用援引了《世说新语》的材料。可见其书覆盖魏晋文化范围之广。如此广袤复杂的内容,还需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表达,确非易事。但有过多年百家讲坛和各地书院讲演经验的刘强对此却能够驾轻就熟,纷纭复杂的《世说》书中内容经他妙手经营,呈现出简明有序的结构内容◆★★◆■■。

  比如,《世说新语》能够被称为“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可见其所涉覆盖内容之广博★■。该书涉及《世说新语》内容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清谈活动和名士生活行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固然也是《世说》其书展示魏晋风度的重要窗口◆■★■,但纵观《世说新语》全书,我个人认为还有相当程度的可补充空间。比如,与清谈活动密切相关的还有人物品藻活动。人物品藻活动不仅对汉魏以来的人才选拔起到过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中国文学艺术批评的鉴赏传统建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世说新语》不但专设“品藻”门类◆◆■★,其他门类中也有许多与人物品藻相关的内容◆◆◆■■。如此重要的内容被忽略掉★★■■◆,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能够将如此纷繁的内容面面俱到又如数家珍地陈列出来★★◆★◆◆,已是难能可贵。然而该书更为成功的地方是作者能够用浅显而通俗的语言把这些内容描述得详尽充分,这也正是专业学者把自己的专业学养知识形成的专业话语体系转变成为大众话语的难点,同时也是成功之所在■★◆★◆◆。比如前言的题目“《世说新语》是本怎样的书◆★★■■◆”■■★■◆,如果换成学术话语体系,很可能会变为“《世说新语》其书”(或作者最初拟定的“书名之谜”),看上去只是几个字的变化,但实际上却是面向大众还是面向象牙塔两种不同的语用取向问题■★★■◆,能够看出作者在这一点上的坚定立场和贯穿全书的风格。这应该是该书重要的亮点★■◆■。

  可以说■◆,这样的排兵布阵全面概括了《世说新语》的精华内容所在,准确传达了该书覆盖的魏晋文化的全面情况,对于普及《世说新语》暨魏晋文化知识,可谓功莫大焉。

  除此之外,作者又并不满足于只是做《世说新语》的翻刻机和传声筒■■◆◆■■,而是把自己研究《世说新语》的重要心得汇入其中■■■◆,用自己独特的观察和认知视角去引领读者解读这部重要经典,在一部普及读物中展示自己的学术个性。比如,学界对《世说新语》乃至魏晋风度玄学思想文化渊源的解读,尽管也基本认同哲学界公认的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判断■◆,但一般情况下,还是多从老庄思想角度切入,强调魏晋玄学与风度中偏重老庄出世隐逸思想的一面来解读。而刘强则另辟蹊径■◆◆■★,特别注重从《世说新语》与《论语》思想的联系和比较中去解读认识魏晋文化内涵,从而体现其★◆■■“双语”体系。这无论是在《世说新语》的学术研究语境,还是在普及介绍的读物中,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再比如,尽管《世说新语》书中没有收录陶渊明本人的故事,但作者在解读魏晋名士的很多行为方式时,每每将饮酒■★★◆、隐逸等各种风流表现与陶渊明相联系◆◆★◆◆。这些源自于作者对于二者关系的一个基本理解: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集大成者。这些充满学术个性的见解表述镶嵌于《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故事的一般叙述中,更加显得虚实相间,错落有致,给人以灵动腾挪的动态美感★◆■。这又是该书另一成功之处■◆★◆★■。

  中华书局近期推出的一套重要图书是陈引驰教授主编的“中华经典通识”丛书,读了其中刘强教授所写《〈世说新语〉通识》,有些感想★■◆◆。

  刘强为国内知名《世说新语》研究专家■★,由他倡导的■★★★“世说学”研究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学界《世说新语》研究的重要收获。由他操觚撰写这本书可谓正当其人。这套丛书的定位是把中华传统经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推荐给社会普通读者,其中包含两个方面要点◆■:一是需要有对于某部中华传统经典的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含金量的内容交代,二是需要有适合社会上普通读者阅读学习的文字风格。这两个方面应该说这本书都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